出品|达摩财经
刚刚发完业绩快报,浙商银行就成了唯一下跌的银行股。
8月15日,浙商银行股价下跌0.71%,报收2.79元/股,成了A股42只银行股中唯一一只下跌的股票,最新市值为766.26亿元。
西班牙作家洛伦佐·席尔瓦、奥地利作家菲利普·韦斯、阿根廷作家萨尔瓦多·马利纳罗、澳大利亚作家理查德·弗兰纳根将参加上海书展。
实际上,这两个天赋异禀之人的确有很重要的交集。维纳比冯·诺伊曼大9岁,晚死7年,基本上属于同代人,但是神童出身的维纳出道很早,11岁读大学,19岁成为博士,21岁已经在哈佛任教,而当时的冯·诺伊曼还只是奥匈帝国一个因一战爆发而不得不辍学的大学预科生。所以维纳算得上是冯·诺伊曼的半个师长。
就在前一日,浙商银行刚刚发布2024年半年度业绩快报。今年上半年,浙商银行实现营业收入352.79亿元,同比增长6.18%;实现归母净利润79.99亿元,同比上涨3.31%。
截至6月末,浙商银行资产总额为3.25万亿元,较上年末增加1027.31 亿元,增幅 3.27%;负债总额3.05万亿元,较上年末增长3.31%。浙商银行的资产质量相对保持稳定,不良贷款率1.43%,较上年末下降 0.01 个百分点。
虽然浙商银行营业收入、净利润同比双双实现增长,但从市场反应来看,投资者对浙商银行这份成绩并不满意。
目前,除南京银行正式披露了半年报以外,瑞丰银行、苏农银行、齐鲁银行、杭州银行、浦发银行也相继披露了半年度业绩快报。在已披露上半年业绩的银行中,浙商银行净利润同比增速垫底。
而同样为浙系银行的杭州银行,今年上半年净利润也超过了浙商银行,达到99.96亿元,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超20%。
浙系银行“一哥”之争
浙商银行自2004年成立至今已有二十个年头,比起浙系另外两家上市银行宁波银行、杭州银行年轻不少。
目前,宁波银行尚未公布上半年业绩,截至一季度末,浙商银行的资产规模为3.16万亿元,存贷款总额分别为1.89万元和1.77万亿元。无论从资产规模和存贷款总额上,浙商银行的表现皆优于其他两家银行。
值得注意的是,宁波银行持续持续做大客群,做深经营战略的持续,使得浙商银行和宁波银行的存款总额差距正逐渐缩小。
2023年末,浙商银行的存款总额尚比宁波银行多出2746亿元,一季度末,该差距已缩小至722亿元。
事实上,浙商银行作为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,理应比定位于城商行的宁波银行和杭州银行更具竞争力。不过,浙商银行却在很多层面敌不过另两家银行,这一点在市值上的反应尤为突出。
2022年时,宁波银行的市值曾一度达到2900亿元,拿下城商行“市值之王”之美名。2023年,宁波银行全年下跌36.75%,在A股42只银行股中跌幅最大。即使如此,宁波银行的市值仍比浙商银行高出不少。
截至8月15日,浙商银行最新市值766.26亿元,不及宁波银行1333.26亿元市值的六成,与杭州银行的市值不相上下。
从经营层面上看,浙商银行主要以对公业务为主。2023年,浙商银行公司贷款额占比达到66.18%,在息差下行的背景下,对公业务的盈利能力受到直接冲击。
反观宁波银行,早在2014年,宁波银行就提出“大零售”战略,这也成为其作为城商行可以比肩股份银行的资本,也为其业绩表现带来高速增长。2023年,宁波银行个人贷款金额5072亿元,同比上涨近30%。
今年第一季度,宁波银行公司贷款业务也有了不小的提升,公司贷款金额达到7475亿元,去年末提高13%,无形之中也对浙商银行长三角地区的公司业务起到一定的挤压。
2021年至2023年,浙商银行的营业收入在三家浙系上市银行中表现最优,但净利润却远不及宁波银行。浙商银行的净利润自2016年创下44%的高增速后,2017年至2023年,浙商银行的净利润增速一直在三家浙系上市银行中处于垫底。
涉房沉积风险持续暴露
浙商银行前身是浙江商业银行,1993年获批成立。2004年,该行重组为以浙江民营资本为主体的中资股份制商业银行,成为上市银行中最年轻的股份制银行。
虽然浙商银行2023年度营收、净利润增速不及宁波银行和杭州银行,但受困于息差下行的影响,在商业银行普遍业绩承压的环境下,浙商银行2023年的业绩表现依然显得可圈可点。在9家上市股份行中,浙商银行是唯一一家营业收入同比实现增长的银行,也是唯一一家净利润同比实现双位数增长的银行。
在浙商银行2023年净利润增长的前提下,其分红的力度却较2022年减弱不少。2023年,浙商银行的分红比例为29.93%。而2022年,其现金分红比例达到32.8%。
现金分红缩水的背后,是浙商银行资本充足率持续下降的反应。2020年至2022年,浙商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8.75%、8.13%及8.05%,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2.93%、12.89%及11.60%,均呈现持续下降趋势。
2023年,浙商银行资本充足率为12.19%,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8.22%。虽然二者均有所提升,但其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距离监管最低要求的7.5%已经只有72BP。
从经营层面上看,浙商银行2023年对整体业务的把控比较出色,在营收、净利双双实现增长的同时,浙商银行的整体不良率在下滑。但是如果不是因为房地产业务的“拖累”,或许该指标可以表现更好。
过往年报显示,2021年,浙商银行房地产不良率仅为0.62%,2022年则增长至1.66%。2023年,浙商银行房地产不良贷款金额为44.08亿元,较2022年末上涨16.38亿元,不良率再次攀升至2.48%。
如此可见,在经历了规模加速膨胀期后,房地产业的风险已经成为浙商银行最重要的风险之一。
沈仁康执掌浙商银行期间,浙商银行与浙银资本、浙商产融采用“投贷联动”打法,资产规模从2014年的6700亿元迅速扩张到2021年末的2.5万亿元。浙商银行的发展模式一度因打“擦边球”而引发争议,也为后来几年的不良资产风险暴露埋下隐患。
近年来,浙商银行频繁出现在暴雷企业债权人名单中,踩过的“雷”包括乐视控股、安信信托、康美药业、北大方正以及浙江本地的新光控股、银亿股份等。
2023年年报显示,房地产行业仍是浙商银行的重要客户。截至2023年末股票融资配资网,浙商银行前十大贷款客户中,第一名仍是房地产业,且房地产业客户占据5席,合计贷款193.56亿元,对公房地产风险依然处于暴露阶段。
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,不代表网上炒股配资公司_网上股票配资平台_联华证券配资观点